【新民晚报】高校如何开门办思政 这场学术研讨会上教授们一起“头脑风暴”

发布者:邱骋 发布时间:2021-11-15

图说:“开门办思政”研讨会现场 上海电机学院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上周末,“开门办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闵辉指出,开门办思政,要立足于宏大视野,要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真理力量;开门办思政,要着力于各方协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要促进校内外大小课堂融通互动,构建起资源力量充裕、内生动力充盈、功能作用充分的大格局;开门办思政,要落实于学生成长,要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与德育相关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科研团队、学科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铸就学生优秀品质的基础性、关键性教育,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图说: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

鲁雄刚介绍,该校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成立“学用新思想、奋斗新时代”宣讲团,建设上海首个“马克思书房”,形成有规模、有效果、有特色的“德育实践教室”,推出“党史+”模式、“一院一品”等特色做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研讨会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指出,要把思政小课堂和思政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打通教育场域,连通教育内容,让思政课与时代同行,实现培根铸魂;二是要围绕问题展开对话,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理性分析问题;三是要重点关注以实践为课堂,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以及让实践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实践感悟两个维度开展大思政课。”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涵锦表示,思政课教学要深入思考“八个相统一”的内在逻辑,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在于教师提高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世界观、方法论,也是创新点、动力源。上海师范大学石书臣教授认为,上好“大思政课”要让社会和学校协同,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形成合力;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要有大视野,要把中国悠久历史、大事件、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有效融入大思政课。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冬姣分享了学校构建校内校外合力育人格局的具体做法:一是课内课外形成统一场域——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组织各种各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二是校内校外形成统一场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三是线上线下形成统一场域——探索信息化教育路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建“互联网+”项目,搭建平台、建立机制。

  

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06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