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部、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上海电机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办法》(沪电机院办[2020]36号)及《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沪电机院办[2020]37号)文件,现启动2020年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及说明
1、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分为专业教学团队与课程教学团队两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本专科专业为建设单位,鼓励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群、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建。
2、教学团队实施团队负责人制,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若本团队没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也可由特别优秀的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具有良好师德水准、较高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学术思想,能长期致力于本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
3、教学团队(包括负责人)由至少5名专任教师组成,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梯队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同一名教师(含校内兼职教师及实验教师)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教学团队。
二、建设内容
1、团队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加快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转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团队建设任务
(1)编制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学思维、工匠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德育元素,研究制定本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2)推荐课程思政教改课程。根据团队建设目标,遴选至少6门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其中至少1门课程(成员曾主持或参与)已获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立项,所选课程内容也应尽量覆盖本团队课程思政改革核心内容。
(3)指导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指导各门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教学文稿,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大纲应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4)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融通课堂内外,开展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教育、组织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的实践活动,至少打造1个课程思政品牌实践项目。
(5)建设教学案例库。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建设包含所有入选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每门课程应选编不少于3个包含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案例应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整理汇编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6)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建设期内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3篇。
(7)定期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教学观摩课。
(8)“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
三、学校保障
1、项目建设期为2年,学校资助8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入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所含课程自然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不再另拨建设经费。
2、建设期满且考核优秀者授予“课程思政校级示范教学团队”称号,所含课程授予“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程”称号。
四、遴选方式
1、组织申报。团队负责人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表》(附件3),所含课程需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申报书》(附件4,已获立项的课程思政项目不必填写),二级学院审核遴选并报送教务处。
2、组织评审。教务处组织相关答辩及评审工作。
五、材料提交
请二级学院于2020年5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汇总表》、《申报书》)电子稿发送至jiwb@sdju.edu.cn,纸质稿提交行政楼322。
教务处
2020年5月9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