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留校学生不多 食堂大厨照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2-14

日期:2013-02-13 作者:樊丽萍 来源:综合新闻

 

寒假里的大学颇是冷清,但学生食堂却是灯火通明。

  46岁的汪弟,是上海电机学院学生食堂的总厨。为了给留校大学生每天“做点好吃的”,尤其是张罗好年夜饭以及大年初一、初二的伙食,他凌晨两三点就起床,摸黑去农贸市场买菜——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食材。

  但,擅长做菜做饭的汪弟师傅,几乎没有机会和家里人吃年夜饭。“最近一次和家人吃年夜饭是什么时候?”回答记者的问题,汪弟很为难,半天才憋出一句话:“一直是在学校食堂的厨房里吃的……”

  寒假里,上海的每一所高校几乎都有留校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们吃好、住好,学校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望者。

  

学校人少了,做菜的难度却大了

  汪弟所在的上海电机学院,有一个“传统”:每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二,学生食堂免费向留校的学生供应膳食。年终之时,校长、老师会和留校学生在一起团聚,吃团圆饭。

  “寒假里,每天基本要供应十几个菜式供学生们挑选,米饭、面条、包子,一样都不少。”汪弟说,由于不少外地师傅寒假期间都回老家过年了,留守学校的人手不太够,准备的菜肴不像平时那么丰富。说到这里,他甚至有些歉疚。

  可就是准备这么几道菜,汪弟经常凌晨两三点就要摸黑起床。从位于临港新城的学校出发,他得驱车一个多小时,到浦东北蔡农贸市场去买菜。“只有去得早,才能买到批发价;稍微去晚点,菜价立马上去了。”

  寒假不比平常,留校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电机学院前期“摸底”的结果是,一共八九十人。因此,平时的食堂采购模式到了寒假期间就彻底“失灵”了,为了控制饭菜价格,又要做出有质量的美食,食堂师傅们需要“精打细算”。

  汪弟有上海人的精明,很会算账。他告诉记者,普通菜市场的价格和农贸市场的批发价,其中大约有15%的差价。而在学生食堂,午饭和晚饭的伙食一般维持在6元左右。“一大荤、一小荤,还配两个蔬菜。”

  

大厨的年夜饭,总在食堂厨房吃

  前几天,校领导和留守学生们一起吃团圆饭。

  螃蟹、大虾、大黄鱼……那顿团圆饭上,学校专门邀请了大年三十留校值班的校工们和师生一起进餐。可汪弟连这顿饭也没吃上——他是掌勺的,给大伙做饭呢。

  汪弟是上海人,家住浦西。每年寒假排值班,他总轮到大年三十留守。这位上海师傅颇有腔调,直接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是给别人做饭,所以年三十不能回家吃饭。”

  “等学生们差不多吃完了,我们几个师傅就拌着剩菜开始吃饭。”今年也是一样。除夕夜晚上7点多了,汪弟才和几个师傅们一起动筷子。菜凉了,就稍微热一下,且就算这个时候,大厨们也没有一边吃饭一边看春晚的闲心。

  吃完简单的“年夜饭”后,他们还要收拾整个食堂。待全部清理工作结束,汪弟回到浦西的家里和家人团聚,那时“基本能赶上春晚的尾巴”。

  

每个学校里,都有“守护神”

  根据上海电机学院的统计,今年全校寒假留守的工作人员有100多位,除了食堂师傅,还有保安、保洁、宿管、医护等岗位的值班值勤人员。校工队伍里,善心人不少,但和汪弟一样,他们不善言辞,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说说的好事”。

  记者采访时,几位学校后勤部门的老师倒忙着替他们“爆料”:学校里的外场工黄师傅,妻子长期卧病,家里条件很困难。但对待工作,黄师傅认真得没话说,苦活累活都不怕。“听说前不久学校一幢教学楼的粪管堵住了,他从二楼拆开检修口,结果粪水喷得他满身满脸,可他没一句怨言,就像在修自己家的抽水马桶一样。”学校后勤办公室还有位善心的石女士,女儿今年3岁,可每年她排寒假值班表,总是先在年三十、年初一值勤名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为了把更多的方便留给别人……

  在今年全校的“年夜饭”上,上海电机学院领导亲切地称呼这些寒假留守的校工们为学校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