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科技特派员“沉”在生产现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3-12

上海电机学院在浙江临安设立科技工作站,高校与企业贴得更紧;

从去年10月开始,退休教授苏中义有了个新“头衔”

首席记者:李雪林 版次:01 要闻 日期:3月11日

那本《临安市企业技术需求难题汇编》,苏中义每天带在身边,已经翻得翘了角;其中列出的将近200个技术难题,每一个他都已熟记于心。

这位65岁的上海电机学院退休教授,从去年10月开始有了一个新“头衔”——科技特派员。上海电机学院和浙江临安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当地设立了科技工作站,派出资深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专为那边遇到技术难题的企业服务。

每周“驻站”4天

几天前记者随苏教授到临安,正逢连日阴雨。苏中义一般坐周一早上的动车去,工作到周四回上海。

我们又坐汽车半小时,从临安市中心来到西边临天路上的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良已经等在厂门口,拉着苏教授就进车间。这是苏中义第三次到这家厂。

“正驰达”生产出口到欧洲的园林刀具,这类刀具安装在园林作业机械上,好比剃须刀上的刀头,很容易损耗。去年10月苏教授第一次来,公司的生产负责人跟他说了最近正犯愁的一件事:检验刀具质量的办法是把它“扭麻花”后再折叠,不折断就合格。出厂的时候,一般每100把刀抽检2-3把。但有时在国内检查合格了的,到国外再查却不合格。

苏教授当时就跟他一起分析原因,说可能是热处理的问题。刀具热处理时,要经过淬火、正火、回火等,苏教授猜测可能跟夏天、冬天不同气候条件对作业的影响有关。

带着这个问题,苏中义回上海联系到热处理专家,请他去企业现场出诊,结论是回火没有回足,这与温度、时间、升温降温的速度都有关系。专家建议对工艺参数做些修正。

临安科技局配合苏中义工作的邵伟江说,“苏教授知识面很广,知道该找什么学科的教授来解决问题。”苏中义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留校工作,后来到上海电机学院担任电气学院院长,在机械和电气两方面都颇有功底。

“在现场看得更准”

从“正驰达”出来,又坐了40多分钟车,来到位于太阳镇的东方滑动轴承有限公司,它生产汽车发动机里的止推片。董事长沈百仁这样描述自己的产品,“发动机里有2000多个零部件,安装过程中,止推片是第九个装上去的,你说重要不重要?”止推片用来固定发动机轴承,如今中国市场上70%的汽车止推片出自这家企业。

苏中义去年11月来过一次,沈百仁给他出了个课题,“能否把产品质量检查从现在的人工检查改为自动检查?”

记者走进质检车间,只见十几个女工正目不转睛盯着一摞半圆形的止推片,把合格的翻转到一边,不合格的挑出来,“因为是配发动机的,人命关天,所以不能抽检,要全部检查。”沈百仁说,每天生产10万多件,平均每人要检查近万件,很容易疲劳;如果能研制出一种机器,配上4台,每台每天检查2.5万个,那就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检查质量。

上次,苏中义提议用激光传感器,“激光穿过止推片,工业相机拍照,输到电脑里对比,与指定参数不一致就报警。”他拿了几个止推片带回上海,交给学校里的激光传感器专家。

这次,苏中义带来了《止推片项目解决方案》,有设计详细的检测流程图和运行图。

看着报告,沈百仁不住感叹:“效率真高啊!”不过马上提出个问题,“止推片是铝制的,表面看似黯淡,但很光滑,激光打上去会有一定反射,这会不会影响检查?”

苏中义决定,下次把激光传感器专家请过来,面对面交流。

沈百仁几年前跟随临安科技局组织的企业家团队到上海与高校面对面寻求技术支持,后来上海电机学院等派来了科技特派员,他就不再需要总往上海跑了。临安科技局局长项永忠说这种合作方式好:“专家在现场,对企业的需求了解得透彻,对企业的技术薄弱环节看得更准。”

“只跑一次企业不行”

临安52万人口,面积3216平方公里,民营企业有2万家,规模2000万以上的500多家。电线电缆、绿色照明、环保涂料、复合装饰材料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光300多家电缆厂的年产值就达到了100亿。“只跑一次企业不行,要沉下去。”苏中义说。

这里一些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让60多岁的老教授很受触动。去年头一回到东方滑动轴承公司,那天会议室里正举行一场设备改造“头脑风暴”,工程师、一线操作工、生产负责人聚在一起,为把“拉油槽”工序从手工改成自动争论着解决方案。“没想到,这次来,他们已经搞出了一些数控设备,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照看两三台,而以前一个人只能操作一台机器。”

“正驰达”的郑金良等民营企业家很重视人才培养,他与职业院校联合办班,按照技师标准培养,学生每周来企业上三天课。“制造业永远存在风险。”郑金良强调。他正把企业主营产品渐渐转向瑞士机械手表的自动锤,这是最精密最顶尖的零件,还已经研发出黄金合金用作自动锤的材质。

教授“驻站”,也为高校寻找课题,苏中义就已促成4个校企合作项目。“上海电机学院是以应用技术为本的高校,大学老师必须投身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这才能知道企业真正需要什么,做出的科研成果才有用。”

几乎每到一家企业,负责人都感叹,“缺人才啊!”都托苏老师多多推荐毕业生来工作,这是苏中义计划中下一步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