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负责人:李建国
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 所属学院: 电气学院
教学对象: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
二、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科技报国赤子心-自动控制原理发展概况
1.课程章节及名称: 第1章 绪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理论的分类;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要求和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能力目标: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基本概念;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理解控制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三方面的要求。
育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明确控制的要求,界定事物的边界,将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进来。
3.教学思想
(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
该学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一章绪论里面内容进行设计。
首先搜索思政素材:
1).通过介绍我国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科技的强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增强对专业和课程的兴趣。
2).通过液位、压力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反馈控制的含义和思想,作为类比,鼓励学生将反馈控制的思想用到自身的学习过程,不断调整个人目标和自身之间的偏差进行反馈控制,最终实现自身梦想。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1).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增强专业兴趣。
2).激发学生主人翁精神,为国家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实现人生梦想。
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及反馈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和分类;
4).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型教学,教学手段采用电子课件,视频和图片等形式。
4.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通过PPT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古代指南车
计里鼓车
地动仪
以中国古代指南车,计里鼓车和地动仪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智慧,古代指南车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 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计里鼓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 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
同时,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自动控制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特别以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实例教育学生爱国情怀。
1935年,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生活紧张而有序。早上,他早早起床,去查尔斯河边背航空理论的公式;午餐后,他抱着课本回到教室,静静地一个人学习;晚上,他借阅了下学期的课本,提前自学,争分夺秒地吸收着新知识。一天中午,钱学森跟往常一样独自在教室看书,由于太专心,没有注意到两个美国同学也进了教室。美国同学上来就挑衅:“喂,东亚病夫你怎么这么用功啊?”“你说谁呢?谁是东亚病夫?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明史,你不能随便侮辱中国人!”钱学森气愤地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钱学森就想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不料立刻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挠。美国军方负责航空与导弹研发项目的高级将领金贝尔甚至说“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愿把他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1955年,在经历了5年的软禁与监视之后,通过钱学森的个人智慧与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新华社发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用十一个“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1956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1956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1960年2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6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6年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1970年4月,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
——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
——1972年至1976年,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1972年至1976年,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1982年10月、1984年4月,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钱学森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态度和高尚道德情操也深受人们尊敬。
钱学森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科学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他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困难时期仍坚持科研工作的决心和勇气。他的生平和成就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
各位同学都应该积极学习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