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部、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建设管理,优化各级课程建设体系,对标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加快课程建设布局,学校印发了《上海电机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沪电机院教〔2020〕83 号)。学校将有重点、有规划地建设和认定五类校级“一流课程”,包括: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学校将组织开展2020年度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此次将立项建设的课程包括4类: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
1.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要突出优质、开放、共享,应具备较好的前期基础,具备可开放性条件、宜于开展在线教学;课程能够体现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或能够对学校相关主干学科形成支撑。
申报条件、建设要求、建设经费等参见《上海电机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沪电机院教〔2019〕178号)。
2.线下课程
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优先支持学校新专业的新开设课程、适当考虑各专业体现学科特色、急需建设的专业课以及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特色鲜明的通识课程。
申报条件、建设要求、建设经费等参见《上海电机学院重点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沪电机院教〔2014〕154号)。
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学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
优先支持已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 “引进翻转课”、“完全自建课”等课程。
申报条件、建设要求、建设经费等参见《上海电机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培育项目管理办法》(沪电机院教〔2020〕98 号)。
4.社会实践课程
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申报条件、建设要求、建设经费等参见《上海电机学院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培育项目管理办法》(沪电机院教〔2020〕97 号)。
二、申报要求
1.依据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建设规划以及《上海电机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沪电机院教〔2020〕83 号)的精神,学校将在三年内有重点、有规划地建设各类课程。学校2020年5类课程建设规划门数参考下表。
课程类型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线上线下 混合式课程 | 社会实 践课程 | 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课程 |
立项门数 | 5 | 8 | 15 | 2 | 4 |
各二级学院(部、中心)可依据这个比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对课程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2.尚有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未结题验收的,以及近两年内有教改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申请延期记录的负责人不得申报。
3.每位申请人只能申请主持1项课程。
4.已获市级、校级立项的课程不得重复申报同类型课程建设。
三、申报程序
1.课程负责人填写相应课程类型的课程建设申报书,以及《上海电机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并向所在二级学院(部、中心)提出申请。
2.二级学院(部、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院级评审,并完成排序,择优向学校推荐。
3.二级学院(部、中心)于6月23日下午16:00前将推荐课程的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一式1份)、《上海电机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一式1份)交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行政楼337室),电子稿发至jiangcq@sdju.edu.cn,逾期不予受理。
教 务 处
2020年6月6日
附件2:上海电机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xls
附件3:《上海电机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沪电机院教〔2020〕83 号).pdf
教 务 处
202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