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理论基础上、运用扎实的科学方法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
设立应急管理项目的目的是为党和政府高层科学决策及时提供政策建议及其科学基础。应急管理项目应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主要方面对政府决策进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研究方法要求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数据/资料/案例的支撑,切忌空洞的讨论和没有实证根据的结论。
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
二、2015年第2期应急管理项目《防范通货紧缩预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研究》申请指南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87/info48424.htm。
根据通货紧缩预期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联系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本研究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课题):
(一)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与测度指标研究
(二)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结构性因素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研究
(三)技术创新发展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研究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输入性通货紧缩影响研究
(五)债务处置周期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六)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七)全球经济调整对通货紧缩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
特别注意:应急管理项目定位于政策研究,强调应用管理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数据支撑,加强与实际管理部门的结合,在长期学术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针对项目指南提出的研究专题,快速提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因此,申请书的撰写必须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相关背景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在提出政策建议、产生政策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同时说明支撑政策研究的逻辑思路、理论方法和数据来源。应急管理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也将以政策报告作为评价的重点,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应围绕所形成的政策报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出的政策报告或建议,支撑政策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方法、数据、逻辑等。
三、特别要求:1.申请者一般应有扎实的相关数据和实际背景资料基础;
2.申请者必须在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具备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承担过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相关课题的扎实前期研究基础。请在申请书中明示以上相关信息。
四、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
1.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础和资源条件,针对本期应急管理项目主题《防范通货紧缩预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研究》以及上述提出的研究专题,选择独到的视角和方向,设计研究题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中应着重说明本课题与其它相关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
2.鼓励并优先资助团队整体申请应急管理项目。即要求申请者将本应急管理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确定项目总负责人及分课题负责人以及分工情况(务必同时附上“承诺书”);分别提交项目总体申请书和各分课题申请书。对不能组织团队整体申请,但在本期《申请指南》中某一课题确有研究优势的单份申请也有可能获得资助,该申请获准立项后申请者将归入整个项目团队。
3.管理科学部将采取项目总负责人承担本项目研究形式,由总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并由总负责人参加答辩,总负责人不按时参加答辩,则视为自动放弃申请。经答辩,管理科学部计划择优资助一个团队(评审专家评议后可能会择优组合团队),下设7个左右分课题,每个分课题的平均资助强度为20万元,总负责人课题资助强度为25-30万。
4. 本期应急管理项目鼓励研究者与实际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申请开展研究,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5. 研究期限定为10个月(2015年7月-2016年4月),项目启动5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与阶段成果的交流。
6、请拟申请项目的专家到基金委网站在线填写2015年度申请书,申请代码填写G03,并在“资助类别”填写“应急管理项目”,附注说明填写“科学部综合管理项目”;正文部分按照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
7、课题申请书的电子版务必在2015年6月29日-7月1日9时前由课题申请人通过ISIS系统上传,同时发送至应急管理项目专用电子信箱:yjyj@mail.nsfc.gov.cn(请在主题栏注明依托单位名称和申请人姓名);纸质版(2份)在2015年7月1日9时前送交科研处。
五、本项目为国家级
科研处
2015/5/26
|